摘要:【云和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电商经济为首的互联网经济体,通过以互联网消费的模式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消费型互联网模式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红利的逐渐消退,互联网行行业模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新的节点也正在形成。同时,对于经营互联网市场多年的行业巨头们,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正蓄势待发。
互联网进入中国市场数十年间,伴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更迭,互联网生态也由PC时代转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不仅在网民的整体规模,以电商经济为首的互联网经济也逐渐遍布消费者生活的各个场景。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0018亿元, 也就是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据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由此可见,互联网消费型模式已成定局。
同时,随着消费互联网的完善,消费互联网的格局已定,未来发展信息消费的着力点,将聚焦到产业互联网上。而产业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产业互联网涉及面非常广,不会同时起步,哪个领域先起步?哪个领域机会多?
现在互联网的数据已经呈爆发性的增长,而且这些数据存储、处理,以及利用的能力都在逐渐在形成,即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泛在化加智能化使互联网完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那么,在这个崭新的时代,被称之为互联网巨头的BAT,又或者消费型互联网时代的京东等在做那些应对呢?
1、阿里
云服务是阿里最早在国内布局的服务内容之一,而阿里云则充当了其产业互联网的“排头兵”的作用。
云这一新的物种作为扩展数据中心改变了企业数据储存成本高,分析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制造业、汽车、医疗保健和零售等多个垂直领域,通过传感器捕捉产生的每一个可能的数据点。云计算已经成为连接设备和企业物联网的最大推动力。因而廉价的存储和充足的计算能力是阿里产业互联网崛起的关键驱动因素,通过提供的云存储、大数据和大计算功能,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目前,阿里云的ET城市大脑和工业大脑也都被部署到了一些城市和工厂、机构中,覆盖的场景同样包括交通出行、医疗、金融、智能制造等,从基因的角度来看,阿里本身就是靠B2B业务起家,因此从表面上看阿里其实具备相关的基因支撑的。
2、腾讯
与B2B起家的阿里相比,腾讯似乎一直以来都在做2C的业务,同时也堪称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赢家,但经历了过去一年游戏领域“黑天鹅”多次出现的洗礼,产业互联网的到来之际选择了进行改变。
将原有的七大事业群调整为六大事业群,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具体业务,也是腾讯近年来在ToB领域的重要布局。得益于过去在游戏、视频、金融、零售、电商、交通等行业的192个场景中实现了业务布局,使得腾讯的产业选择上也比较广。
和阿里一样,腾讯云同样是腾讯产业互联网攻城的利刃,国际调研公司Forrester最新发布的《The Forrester Wave: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全栈公有云开发平台厂商评测》显示,腾讯云与阿里云、微软云、亚马逊云、华为云一起位居第一梯队,获评“领导者”(Leaders)。
3、百度
如果说A和T是战略升级,那么PC时代与二者齐名的百度在产业互联网的布局多少有些形势所逼的感觉。与主营业务稳定,没有太多内忧外患的阿里和腾讯相比,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的战略迟疑造成了“百度掉队”的论调流传出来,也因此显得似乎更为焦虑。在对技术的布局上,AT布局属于战略防守,而百度布局人工智能也好,产业互联网也也罢,其实更像是战略进攻,是与存亡进行捆绑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投入上自然要高于处于战略防守位置的阿里和腾讯。
但技术和投入是一方面,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其实是云+网+端,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对产业互联网时期的各项布局也会产生影响。虽说百度也有自己的百度云,但似乎并没有像阿里云、腾讯云那般发挥的作用大,这并不是说百度的技术不如阿里和腾讯,在互联网江湖(VIPIT1)团队看来这其实要归咎于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化布局上不如AT,使得应用层面上可能落了下乘。
因为产业互联网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与消费互联网本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百度由于在技术与产业(场景)的结合上落了下乘,产业互联网的渗透速度上很难与AT相比。
4、京东
前不久京东金融正式升级京东数科发力产业互联网,具体方向可分为数字城市、数字农牧、数字营销这三大模块。其中,数字营销是基于基因优势下的选择,更多依靠京东自身精准、庞大的电商大数据和和全渠道资源,而智慧城市和数字农牧这两块则算是“基因”围墙以外的探索。
智慧城市建设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科技公司没有涉及的一个领域,算得上是一块比较大的“新大陆”。而“京东进军养猪业”,这个看起来噱头十足的消息并不是京东数科的营销行为,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还是比较偏向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痛点,这其实就给科技公司入局提供了契机。
5、结语
互联网正从容易进入的消费领域开始向新产业渗透,新的产业发展和互联网互相抱团取暖成为趋势。目前,互联网仍主要是通过搭建平台与企业合作,实现互联网和产业的融合。但相同产品在不同平台间会有价格、服务等方面的比较和竞争。
因此,企业首先要立足创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并积极利用互联网来提升品牌宣传、渠道建设、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效率,才能在互联网新的时代到来之际立于不败之地。